上世紀80年代德州火車站搶購扒雞的情景
或許許多人還記得這樣一幕——若干年前,德州火車快到站時,一幫乘客早早地站在車門后面候著,門一開就往外沖。一時間,滿站臺瘋跑的人都是沖著一只雞而來,瞬間把售貨車圍個水泄不通。當火車再次開動,咸香鮮美的肉味盈滿車廂。
有人夸張地說,把人放倒也用不著迷汗藥,一只德州扒雞就夠了。
位于青島萊西市的德州扒雞青島生產基地
按照HACCP要求,經過嚴格的更衣程序,記者被批準進入生產線。
酥軟脫骨、五香透骨的德州扒雞,沿著鐵路線變得家喻戶曉。從今年3月起,德州扒雞落戶青島萊西。歷經三年籌備,作為德州以外建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,青島德州扒雞生產基地設計產能8萬只,膠東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吃到24小時內新鮮出爐的德州扒雞。
青島新聞網記者走進青島德州扒雞有限公司,用鏡頭完整記錄一只德州扒雞的誕生始末。
工人正在將活雞懸掛到生產線。
品質:無須談“激”色變
從青島市區(qū)驅車一個半小時,清晨7點,記者從萊西牛溪埠下高速,青島德州扒雞生產基地就位于高速出口150米處。
養(yǎng)雞場剛剛送到的活雞正被兩名工人人工懸掛在流水線上。據介紹,每天運送到基地的活雞必須經過兩道檢驗。“先要有證,就是動物檢疫合格證明;送來后我們要進行質檢,通過雞的活動性、雞冠等性狀辨別病變。一旦有死雞,要單獨密封存放在塑料桶里,送到畜牧局無害化處理廠銷毀?!?
德州扒雞青島基地活禽宰殺執(zhí)行清真標準
德州扒雞有三種專用雞,分別是華北柴雞、魯蒙笨雞和蘆花雞,均采用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模式?!艾F(xiàn)在有的人談‘激’色變,怕的就是激素。我們的雞養(yǎng)殖過程全程無激素,所以生長周期長,出欄時重量在兩斤二兩到兩斤六兩間?!?
脫羽掏膛過程實現(xiàn)全部自動化
造型:口銜羽翎 鴨浮水面
跟隨基地工作人員,記者換裝進入室內生產線。根據活禽宰殺中的動物福利要求,掛雞被局部電麻。德州扒雞按照清真標準宰殺,所以由兩名阿訇將雞割喉瀝血。隨后,脫羽掏膛過程實現(xiàn)全部自動化。
經過“別腿別翅”,最終呈現(xiàn)出口銜羽翎、鴨浮水面的造型。
處理完畢的雞隨著流水線進入定型車間,在這里,工人們將對每只雞“別腿別翅”,最終呈現(xiàn)出口銜羽翎、鴨浮水面的造型。具體來說,就是把兩條雞腿折彎,塞進胸腔;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。
莊嚴在給扒雞定型
24歲的莊嚴是從德州生產基地總部調派過來的定型師傅。雖然年紀不大,卻是同事間人人稱贊的“老師傅”。莊嚴告訴記者,他在德州干了4年別腿別翅,勁小了別不動,勁大了容易把腿和翅膀折斷,唯一訣竅就是順著力道走。莊嚴的“快手”一分鐘造型13只雞,平均4.6秒搞定一只。
過油定型上色
定型好了的雞不能直接進行扒制,而是要進行一次噴蜜過油炸制。淋上糖漿、蜂蜜混合調制的蘸料,在170-180度的油里炸制,出鍋的雞黃中透紅,色澤誘人。
檢驗人員正在無菌室內檢測樣品
工藝:一場“事故”誕生的“扒制”
德州扒雞的靈魂在于扒的過程。那么到底什么是“扒”呢?這要從一場“事故”說起。
康熙年間,德州城有一個叫賈建才的燒雞制作藝人,他經營著一個有一間燒雞鋪。有一天,賈掌柜有急事外出,他就囑咐小二壓好火。小二不一會就在鍋灶前睡著了,一覺醒來發(fā)現(xiàn)煮過了火。正在束手無策時,賈掌柜回來了就試著把雞撈出來拿到店面上去賣。
沒想到,酥爛的雞竟吸引了很多過路行人紛紛購買。客人買了一嘗,嘖嘖稱贊:不只是肉爛味香,就連骨頭一嚼也是又酥又香,真可謂穿香透骨了。
事后賈掌柜潛心研究,改進技藝。這就出現(xiàn)了扒雞的原始做法,即大火煮,小火燜,扒雞所以名叫“扒”起因于此。如今,德州扒雞制作技藝已經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傳承300多年的老湯。
秘訣:300年不腐老湯是“藥引子”
青島德州扒雞生產運營部總監(jiān)楊立軍是德州扒雞第十代傳承人重點培養(yǎng)對象,據他介紹,除了“扒”的傳統(tǒng)工藝,德州扒雞的另一大秘訣是“料”。“老湯是從德州總部運過來的,相當于藥引子,老湯不斷循環(huán)使用,周期性加熱,保障老湯不腐?!?
香辛料包的配比屬于核心商業(yè)秘密,只有極少數的傳承人知悉。
“另外,香辛料包的配比至關重要,其中有八珍八味,絕無添加劑。根據市場調研,我們青島的生產基地將湯的鹽度適當降低,既不影響傳統(tǒng)風味,又可以滿足當地人的口味?!?
經過6個多小時的鹵制,裝有500只扒雞的煮鍋起鍋。
在扒制生產間,正方形的特制煮鍋散發(fā)著撲鼻的香氣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,同樣吃不了德州扒雞。從大火煮制到小火燜,全程至少需要6小時,煮制過程通過程序設定將溫度精確到秒。“比如這10秒需要75度,下一秒需要升高1度。我們用程序取代過去老師傅手口相傳的經驗,通過現(xiàn)代設備完全還原300年前的傳統(tǒng)工藝?!?
剛出鍋的德州扒雞
工作人員將鹵制好的扒雞進行預冷降溫處理
“還是那個老味道!”
下午2點,當天制作的德州扒雞終于出爐,色澤金黃,味透骨髓,軟糯酥爛,令人食欲大振。熱騰騰的扒雞要進行降溫處理,以最短時間降溫確保雞肉內湯汁不流失。包裝好的扒雞自凌晨即可進行冷鏈運輸,確保第二天清晨7點前到達制定門店,供市民購買。
全自動的包裝線,利用氣調保鮮技術為扒雞保鮮。
楊立軍說:“我1986年到了德州扒雞,到現(xiàn)在已經干了31年,學徒當了6年。和扒雞打了一輩子交道,用設備模擬傳統(tǒng)工藝,用程序取代經驗。讓每個嘗過德州扒雞的人,吃了第一口就說:‘還是那個老味道!’”(文字/謝小真 攝影/陳志偉)
來源:青島新聞網